top of page
搜尋

預設照顧計劃與預設醫療指示:讓人生最後一程更有尊嚴

作家相片: 8082 Sage8082 Sage

在現今醫療科技發達的社會,許多疾病已能夠被控制或延緩。然而,生命終有盡頭,當病人進入生命末期,現代醫療雖可提供各種維生治療,如人工呼吸機、心肺復甦術(CPR)等,但這些措施是否真正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?有時候,這些治療無法改變疾病的不可逆轉狀態,反而只是在延長死亡過程,甚至帶來更多痛苦。因此,如何讓病人在最後的日子保持尊嚴、減少不必要的痛楚,成為一個值得社會關注的議題。    「預設照顧計劃」(Advance Care Planning, ACP)與「預設醫療指示」(Advance Directive, AD)便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概念。這兩項制度讓病人可以在尚能自主決定時,預先表達自己對未來醫療的意願,確保當他們失去決策能力時,醫護人員與家屬能夠按照其意願作出合適的安排。
《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》終於在去年11月20日的立法會會議獲得通過,明年5月將會全面實施。

預設照顧計劃與預設醫療指示:讓人生最後一程更有尊嚴


為何預先規劃人生終點如此重要?


在現今醫療科技發達的社會,許多疾病已能夠被控制或延緩。然而,生命終有盡頭,當病人進入生命末期,現代醫療雖可提供各種維生治療,如人工呼吸機、心肺復甦術(CPR)等,但這些措施是否真正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?有時候,這些治療無法改變疾病的不可逆轉狀態,反而只是在延長死亡過程,甚至帶來更多痛苦。因此,如何讓病人在最後的日子保持尊嚴、減少不必要的痛楚,成為一個值得社會關注的議題。


「預設照顧計劃」(Advance Care Planning, ACP)與「預設醫療指示」(Advance Directive, AD)便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概念。這兩項制度讓病人可以在尚能自主決定時,預先表達自己對未來醫療的意願,確保當他們失去決策能力時,醫護人員與家屬能夠按照其意願作出合適的安排。


在香港,這類討論仍然不普遍,許多人對這些概念感到陌生,甚至誤以為這是「放棄治療」或「安樂死」。到底「預設照顧計劃」與「預設醫療指示」的概念、好處,以及如何幫助病人與家屬作出更適切的決策,當中有什麼分別才讓人生最後一程更加有尊嚴?


一、甚麼是維生治療?為何有時候無效?


1. 維生治療的種類

維生治療指的是各種可以延長病人生命的醫療措施,常見的包括:

心肺復甦術(CPR):當病人心跳停止時,透過胸外按壓、人工呼吸、電擊等方法試圖恢復心跳。

人工輔助呼吸(呼吸機):透過機器強制供氧,幫助病人維持呼吸。

血液製品(輸血、血小板、血漿):用於維持血液循環與功能。

心臟起搏器與強心藥物:用於刺激心臟活動。

透析治療(洗腎):用於維持腎功能,過濾體內毒素。

人工營養與胃喉餵食:當病人無法進食時,透過導管提供營養。


2. 為何有時維生治療並不適合?

許多人誤以為醫療技術越先進,病人就應該接受所有能延長生命的治療。但事實上,維生治療並非總是有效,尤其是當病人進入生命末期,這些治療可能只是延長死亡過程,而無法改善生活質量。例如:

末期癌症患者:癌細胞已經廣泛擴散,即使進行化療或電療,也無法改變病情,反而可能增加痛苦。

嚴重腦退化症(如阿茲海默症)患者:病人已無法自理,長期臥床,使用人工餵食或呼吸機可能只是延長病程,無助於提升生活品質。

多重器官衰竭的老年病人:心肺復甦術的成功率極低,即使心跳恢復,病人仍可能處於昏迷狀態,無法恢復正常生活。


因此,在某些情況下,醫護人員與家屬應該考慮是否提供這些治療,或轉而採取「紓緩治療」,讓病人能夠在舒適與尊嚴中離世。


二、甚麼是病人的「最佳利益」?


「病人的最佳利益」是醫護人員在決定是否進行某項治療時,最重要的考量因素。衡量病人最佳利益時,應該綜合考慮以下幾點:

治療是否能有效改善病情?

病人是否有機會甦醒,恢復意識並自主生活?

治療是否會造成嚴重的痛苦或副作用?

病人過去的價值觀、宗教信仰與意願為何?


如果病人仍然清醒並能表達意願,那麼他的選擇應該被優先尊重。然而,若病人已無法自行決策,則家屬與醫護人員需要基於病人過往的價值觀,判斷何種選擇最符合其最佳利益。


三、預設照顧計劃(ACP)與預設醫療指示(AD)


1. 預設照顧計劃(ACP)是甚麼?

「預設照顧計劃」是一個由病人、家屬與醫護人員共同討論的過程,內容包括:

病人對未來醫療的選擇(如是否接受心肺復甦術、人工呼吸機等)。

個人照顧意願(如是否希望在家中離世)。

如何在病危時提供最佳照顧


這項計劃適用於所有患有慢性疾病或嚴重疾病的病人,讓他們能夠在尚能自主時,決定未來的治療方向。


2. 預設醫療指示(AD)是甚麼?

「預設醫療指示」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,病人可以明確指示在特定情況下拒絕接受維生治療,例如:

當病人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

當病人患有末期疾病且預期壽命已短

當所有治療手段都無法改善病情時


病人可以透過簽署這份文件,確保自己的意願能夠被尊重,而不會在失去意識時,被強制施以不必要的治療。


四、為何香港人應該更積極參與預設照顧計劃?


1. 避免家屬在緊急時刻陷入困境

當病人突然病危時,家屬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艱難的決定,例如是否插管、是否急救等。如果病人沒有事先表達意願,家屬容易陷入內疚與矛盾,甚至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。因此,預先溝通能夠減少家屬的壓力,讓決策更順利進行。


2. 讓人生的最後一程更有尊嚴

許多病人希望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安詳離世,而非在醫院接受過多無效的治療。透過預設照顧計劃,病人可以表達自己希望如何度過人生最後的階段,確保自己的選擇能夠被尊重。


生前規劃,讓死亡更有尊嚴


死亡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沒有準備。預設照顧計劃與預設醫療指示不僅能夠確保病人自己的意願被尊重,也能夠減輕家屬的壓力,讓人生最後一程變得更加平靜與有尊嚴。香港社會應該鼓勵更多人討論這個話題,讓死亡不再是禁忌,而是一場有準備、有選擇的告別旅程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致電查詢 或 WhatsApp

電話:+852 2511 1100 / 2426 8082

香港九龍紅磡馬來街10號長樂大廈地下N舖

  • facebook

©2024 by 仁智 laGreen 殯儀服務.

bottom of page